思想者小传" S9 U& k2 D6 t9 H4 ^0 |1 [
3 `3 X$ D5 f. d; r9 ] 黄玉峰 1946年生于浙江绍兴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,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,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,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,上海语文学会理事,上海诗词学会理事,上海语言工作协会理事,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副会长。深耕教坛48载,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系统的教育方法,至今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。近年来,受邀在多所大中小学、机关、社会团体讲学,致力于传播“人”的教育。+ g6 P2 J/ Z1 H
' w8 i1 p: d/ Z/ d: `, S$ p% Q# y6 G7 ? u
继“国学热”之后,近来又悄悄地兴起一股“汉字热”。中央电视台的《汉字听写大会》创造了连主办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收视纪录。近期正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的《我爱汉字美》更是得到普遍好评,类似节目纷纷跟进。这说明大众似乎已经厌倦了各类选秀节目,而把自己的关注、热情和崇敬转移到了知识与文化上。这反映出,我们现在太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了,以至于相关节目只要稍微办得不错,就可以令人瞩目。
; ~* l- X5 F) w, C. H7 H" j& [+ q" P7 {, Z' G
和拼音文字不同,汉字并不一定要组成词汇、句子才有意义。单一的汉字,就兼容了音美、形美和意美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,一个篆书的“京”字就能化身为一套最完美的徽标设计,而这仅仅是“形美”的一方面而已。这种高度的凝练浓缩,使得每一个字都有满满的容量和内涵。9 F6 \4 y; J% t* B) k- l6 f
0 `6 Q! v& |7 i' L$ w* i# \ 一字一历史,一字一故事。我们的汉字是一种能以小见大的全息语言,一个小小的部分即包含了有关整体的全部信息。现代生物学发现,生命的密码都藏在基因里。只要撷取一个小小的细胞,无论是来自头发梢还是脚后跟,都可以解读出这个生命的全部信息,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通过DNA代代相传。我们汉民族在生理上继承了祖先的基因;在文化上,同样领受着先人的馈赠。而这同样被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基因,就藏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里。文化的基因和生理意义上的基因一样,融化在血液里,融化在每一寸身体发肤里,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。
' i7 e# U e) {: [1 Z5 h
! L7 [, N1 I6 y/ \3 I 今天,当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文化基因,发现它很美,丰富而纯粹。随着教育的普及和计算机输入技术的进步,汉字复杂的图案形式已经不再是缺陷,而愈发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青春魅力。那么,我们的文化基因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一种价值观?有没有可能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奇迹?+ C* R- f1 P4 Y! h' e( }
4 Z) V3 b6 C# L1 S 今天我想通过几个字,解读这些字里所包含的文化密码,重新回顾一下我们的祖先对天地人生的看法和思考。也借着这几个汉字,让我们再一次审视一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兼容性。" M# {$ L. y6 |* h* A' f
4 e4 D4 T8 w# g- Q1 ~
天地之间“人”为大
! r0 e7 K& ?- Z+ ?6 j: P% G/ S: x8 T
8 A! F8 x5 B/ S( X) i f 当年造字的祖先对“大”的理解,超越了物理空间上的大和小。他们看到了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伟大,于是把人提到了这样高的地位
$ s; ]5 [! S1 t* }; t
' i. o: S+ W! F7 A; C8 L6 r# R- U7 g 人2 U* C4 j9 I P' a* c4 j; l4 R
我们先从“人”字谈起。甲骨文里“人”字是一个侧面的形象,仿佛一个正在辛勤劳作的人。
A" {- N4 O; r* o( F
. w; a% J7 H# f) \ V/ `. m4 A* o 人是这世上唯一能够跳出主观视角来反省和思考自身的生灵。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就刻着一句神谕,“人啊,认识你自己”。造出这个侧面的“人”字的时候,我们中华文明的祖先和世界上其他许多文明一样,开始思索“人”为何物。; U- ]# P* G9 v- b( T
6 b; u# W5 D" v7 E8 _- U
《说文解字》里对“人”字的解释令人震撼:“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”这个说法来自儒家思想。儒家经典中,处处可见从根本上对人和人性的肯定。《尚书》中说:“惟天地万物父母,惟人万物之灵。”《论语》中记载了当孔圣人知道马厩着火,首先问的是“伤人乎?”,而不问马的损失。中国文化肯定人的高贵和伟大,所以伟大的“大”也是根据人的形象所造的。
8 x/ a1 ], I; g" R+ \0 r: ^# Q* o# N( M# U7 B
大/ `; @6 @3 o/ O% ?: k; J: b
1 b: Q6 n% A) V) L9 O
“大”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,展开四肢的人。这个字的创造更明确地传达了我们祖先的一种信念。要知道古人并非没有见过“大”的东西,别说巍巍高山、浩浩河川,就连地里的一头牛也比人要“大”得多。那么,为什么创造“大”字的时候要以人为模特?7 A& o, w8 O8 f! L* W2 J! |4 x
# X# L' @8 I7 a1 C. S1 s6 W
《说文解字》对“大”字的解释是:“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,象人形。”这个说法出自道家思想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说,“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”在老子看来,人和天、地、道(宇宙最高的规律)是并列的,并称为“四大”。看来,当年造字的祖先对“大”的理解,超越了物理空间上的大和小。他们看到了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伟大,于是把人提到了这样高的地位。
; R/ b! i: e n7 z! W& V# g
" E0 M5 e& t3 C: \! { 夫1 Y, r8 F V: J# i4 B9 {, N
和“大”字类似的,是“大丈夫”的“夫”字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说,“夫,丈夫也。从大,一以象簪也。”在人的头上插了一根簪子,更显得郑重。古代男子20岁成年,就要盘起头发、插一根簪子,象征他不再是个男孩,而是一个“大丈夫”了。9 r$ Y+ x1 Y2 e2 n7 ~( w2 @
7 f+ v4 \: W) ^0 n8 w 清朝的段玉裁为《说文解字》做了注,里面有一句话耐人寻味:“从一,大则为天。从大,一则为夫。於此见人与天同也。”大意是说,这“夫”字和“天”字只差一点点,都是一个“大”字加一个“一”字。一横上来一点,就是“天”;下来一点,就是“夫”。这说明人和天是相通的。可见我们的祖先在思考“人”的同时,也始终在思考“人”在天地之间的位置。这在造字的过程中被体现了出来。" q6 K- ~+ ] 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