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申论的审题
3 Y8 ?& U5 o" g
+ X9 ?/ U, |& G9 t" X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,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,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,你很难拿到高分。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:
7 r: D% g' ^# l P- [6 b- z/ r* i* S# l! z& }2 z
1、要边看边总结,每看完一段材料,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,并且标上段落编号,你应该很清楚,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,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。 - ~% z1 |, `. w* j( B1 ~
- z$ K1 w7 G' d: H: r2、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,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;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、对象一致、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,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,注明何种关系。
/ u U# X5 f6 L9 \
9 q/ l" a/ ~* q/ x. l; Y很好的完成这两点,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。 & ~) `% {) H% ?* m* k
; Q6 y! o! @3 T& M- H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
5 Z5 S+ H/ ^+ z: P ^/ M2 v: W3 i0 }+ f7 [4 b
许多人问我做申论有什么好办法,我的回答一概是:万变不离其宗,这个宗就是万能模式,要总结个万能模式来套。
5 ], g, ^, S0 f/ s+ U1 O9 | d6 C! [$ V6 _, p8 a
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——引、议、联、结。 . u3 [% t8 Z' I" \3 L4 r
- _+ d- n2 u$ W n5 B# z) s所谓“引”,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,引人入胜。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,总结性的概括命题,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。一定要精炼,宁缺勿滥,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,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。
, e6 s! a8 Z; a; D; c; K
' G$ Q8 O6 C; S# T所谓“议”,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,分析问题的原因。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,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,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,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“要梳成辫子”,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。这部分切忌空谈,原因从材料中来,以3-5个要点为宜。
, Z/ Z# c) N) r
3 C0 o3 d. C. H- i# q% ]- H) n* h所谓“联”,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,提出对策。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,要联系实际,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,科学论证,客观的拿出方案,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。注意三点:
a3 a f. ~% l8 E x% k2 `8 `, B; a1 M' l5 [3 b& z' F
1、一个萝卜一个坑,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,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,要前后照应,顺序也要对应,刑侦学上讲,要形成一个 “证据链”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,这个意思比较雷同。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,错落有致,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。
0 x1 m _3 J. j: J! S _2 C( A V6 i! @
2、一定要有新意!!文似观山不喜平,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。***同志说过: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,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。我可以说句大话: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!
: c1 ^% K/ E0 g2 \, M$ g0 h4 A9 \3 y2 f6 X9 P8 }
3、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、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。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,不够用,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,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,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;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,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,多写扩展句,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,争取符合字数要求。
9 ?7 |( H8 g" D0 G" b3 s$ e8 {% k4 d2 p
所谓“结”,就是做结论,画龙点睛。古人云,做文章,要做到“凤头、猪肚、貂尾”。“凤头”是说开头要好看,在申论中就是“引”字部分。 “猪肚”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,在此就是指的“议” “联”两部分。“貂尾”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,总体囊括全文,归纳中心,一气呵成,切忌拖沓。 & C8 d3 A. |: g/ y
( G" z. O& j. {& r+ ]6 d
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,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,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,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。 ; Q; e; V* E2 j! J
) r! k1 f2 f: E1 B申论哲学
4 J. ~0 p# @$ f2 K5 C! C# a* n$ t8 w$ D" y$ W; S3 u8 J- i
申论,从严格意义上讲,其实和古代的 “八股取士”中的 “策论”相同。考试都是纸上谈兵,至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,其实并不可能马上做出调研和论证。所以这里面就有个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,而这也正是申论可以速成的根源所在。这也好比相亲,花前月下,不一定看的很真实,是东施还是西施,很难做出判断,所以有蒙混过关以次充好的投机空间。 0 R, E# ?0 l- Z+ F* @9 V
# @! c+ H5 r( |/ o$ n; K0 I1、申论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论证,所谓客观指的是,一定要有建立在可信度基础上的可操作性,让人读来在30秒钟时间内觉得你很独特。
9 h! N2 Q& g7 @, f/ B6 O ]
2 ]0 f. o o6 g+ S2、申论同时也是你所真正面对行政调研论证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,你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,而且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展现。 0 C# ^/ t1 H) ~6 q& l! z7 v, U
3 w/ n3 {- y9 T7 p6 K0 h
3、要善于和命题人及改卷老师对话。你和命题人对话的媒介是申论所给出的大段大段的材料,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媒介是你用笔在规定时间内所写下来的文字。你和命题人对话的目的是,要揣摩他命题的意图和要旨所在。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目的是,要猜测改卷老师的预期想法和评判标准,以期能得到很好的评价。这样展开联想,你就会明白申论写作的“七寸”所在。 H, A$ \8 c: B3 ~
8 E$ p3 t7 g$ P, o7 n! v4、考试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做到“不卑不亢”,不要太志满得意,感觉很放松,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;也不要太有紧迫感,感觉时间就象日本鬼子的刺刀插在你的胸口,突突的狂跳不止。你是考试的主人,不是奴隶;你是在向人展现你的才华和魅力,不是在应付一件任务。 ; T) S" |& P+ O& `
1 B; Q! b j7 S8 \- Y' l/ Z- ]5、要懂得6个烧饼和半个烧饼的道理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,不要看到别人早早交卷就心慌,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,几乎走进考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符合要求的公务员人员,问题是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锲而不舍有毅力的人。一支股票要想卖个好价钱,你就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抛出去,但是时机不一定是比速度,或许是比赛耐力或者定力。 : V' o! Q7 ~2 t$ Y
3 O! d k/ @ ^% r
# m. s4 X3 h& o& {9 B* a0 r) A( t, n3 d. ?. L! z% j
一、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,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 ! f E' |. |1 a
(一)理解题意:
/ r; w- u) a' t+ O a5 G6 T! N9 ]; I1、字数限定:150字。弹性限度只能在10%以内。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要扣分。
$ {! \& K( L! |3 s2 J, k2、表述方式: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孤但表述要求语句精轧简明扼要,不冗长,不罗嗦。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。
9 D4 s8 b- I, l( Z* H) L3、范围限定: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,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,而去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。
2 C) ?, |% L. w7 @5 `$ [% E4、轻重权衡:反映的主要问题,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。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,要统观全局,高瞻远瞩,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。可以认为,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,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走向或观念的变迁。 , J& S( `3 A+ f+ g6 P
(二)答题步骤: & ` a0 k% S( C- }) x% ?
1、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。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,也不包括直接阐述内容的语句。
- V* q2 p0 }% `- N5 m1 j6 r% O2、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,去除限定性的语句,只留下其主干成分。
' b m) L; c6 k3 j3、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旬组织起来,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 : a9 `/ f4 n7 h1 T5 N) I8 {
(三)答题方法
5 D/ r7 D8 g( j: W% x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:总括句+分述句+道理句。 & K% A: H$ r G) k; c& s
1总括句的提炼:总括句一句话,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。句式模型为:这是一篇关于主体+事件1+事件2+事件3的文体。其中,主体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姓名或主要单位名称。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,如新闻报道、调查报告、工作总结、讲话,案例等。多数时候是案例。事件1是指主体的第一个动作,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。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,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。如:“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。”
& h! A5 N3 I6 H! {' Z8 V) r6 q0 F2分述句: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,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以下几种方法(注意:由于《申论》考试的答案一般都不得是客观的、基本确定的,基本确定的,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,但最终答案都不得应该是相同的,此所谓殊途同归。) 7 r+ l) D) K. k. l) v! n8 t
(1)环节分析法。对于那些纵式结构的给定材料,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,可以使用这种方法。如模拟试题(一)的分述句可概括为:“(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。)生产厂家自己定价,中间商层层加价,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,病人购买高价药品。”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。 , E/ p! z5 X4 r& V
(2)参与方分析法。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。在分述句乳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。如模拟题(六)的分述句可概括九“(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。)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计进入美国市场,引起美方不满,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。中方积极应诉,充分发挥有利因素,赢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。”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。 3 ~% G6 a8 |: t# Q- z
(3)链式分析法。有时候,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,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,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。如模拟试题(七)的分述句可概括为:“(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道。)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,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,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,消费基金者对此无动于衷,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。”
9 o) e; y1 k+ U8 |* H(4)类型分析法。对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或事物,则可进行分类表述。如模拟试题(九)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:“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。调查表明,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,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,但调查还表明,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,存在着巨大的商机。到目前为止,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入玩具的企业。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,是世界玩具的新热点。”
0 A/ T( b* h, @+ ?+ o' T(5)关键词分析法。对于给定的材料,如果一时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,则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的词语罗列出来,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。这对于初学者或应试心理素质较差者有较大帮助。我个人估计,《申论》的评分如果要客观公正,它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。所以其答案的客观性应当是比较强。我们首先选点。保证选点正确,可以尽量少丢分。如模拟试题(八),先概括总述句:这是一篇关于农夫山泉与国内其他纯净水厂家打水战的报道。”分述句的概括,你如果感到有困难,可先列出主要词语,(农夫山泉、
; j* @/ {: i7 `) |8 \3 P( f- O7 u# S
科学试验、来自全国各地的纯净水场、反击、炒作、不正当竞争法、查处起诉标准纯净水、天然、,反不正当竞争法、虚假广告、科学性。)这样,再通读全文,加以分析思考后,就能提炼出分述句:“农夫山泉宣布不再生产纯净水,给纯净水使了个绊,引起全国各大纯净水生产厂家的反击。这些纯净水生产厂家对农夫山泉的科学试验提出质疑,认为农夫山泉进行炒作,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。要求国家主管门过问查处此事。引发了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。” 4 Q4 c! @8 I n' |* g9 v7 G
(六)主动方分析法。给定资料,一般来说都是内部蕴含着矛盾的事件或观念。这时,为了保证我们分析的切入,可首先确定谁是事件的主动方,从主动方的角度去表述问题。但这时需要考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表述事件过程,在表述中不随便使用定性词句,以免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。
8 t7 i O& S% y T' l. k( v3、道理句。道理句基本句型结构为:“它告诉(或揭示、反映)了…道理(或规律、性质)。”综观参考答案,有的答案有道理句,有的答案无道理句。我认为,作为一名考生,为确保万无一失,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事件对人们的认识或启示作用,道理句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,能从中引申出…定的道理来。当然,少数时候,文中也有现成语句,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和辨别。
$ J* L" |9 ^6 T2 }二、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,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。要有条理地说明,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 * E4 ]( [5 J, x( f$ x
(一)理解题意:
; M+ B- P+ ~( d) u3 V/ [1、字数限定:350字,弹性限度只能在10%以内,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不得要扣分。
6 Z7 ~9 l+ P: _! `! A' Y2、解题对象:针对给定材料,提出解决方案。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,一般是近涉关系,很少是远涉关系。
& s9 Q3 D; H1 V2 X- z5 f* M9 w* r3、适用性。由于招考的公务员,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,因而,所思所想,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向提出的方案一要就事论事,二要可以执行,不能大而空。
% e, m& y. [( X# U/ t(二)答题步骤: 7 a3 k# l# ^/ N3 B+ i( m
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,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。这是保证对策是否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。
( y/ C7 I* j4 y/ D8 n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。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。 2 V7 G, M- e" g
3根据环境和条件,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。 2 M! Z ?9 Y# {/ `
(三)答题方法: - W/ r# x: c4 X/ w# t3 _8 D
1、分层法。有些问题,可以从观念、制度、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办法。答题时一般可遵循这样的层次安排:1转变观念,改变现有的。。观念,通过树立。。观念;2.建立…制度(实际行动)
* V$ _ X3 x5 A8 ?2、职能分类法。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。因而答这类题目时,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、政府、法律、个人这四个方面来分。通常情况都是“企业应当做些什么”、“政府应当做什么”、“法律应当做些什么”、“个人应当做些什么”的方式。 / }7 N r% f+ V* p2 j4 q3 `" A
3、核心元素分析法。抓住核心元素,提出解决方案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上,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方案。如模拟试题(二)中“撞了白撞’的核心元素是“人、车、路”,那么解决方案就是: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,监督路人的行动(要列举上具体办法,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,设置交通路口、安全监督岗位等)。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,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,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。3.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。政府要多修路,修好路(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,如拓宽主要街道,在交通要架架设大桥,修地下通道,或严加管理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。) # m1 q' g6 B" p) q* R O2 ~6 b/ B
4、参与方分析法。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,各有什么问题就分别解决什么问题。这种方法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,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。这种方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,考生平时可多练此法。 - ?% d1 g+ Q" Z) b; \* s, O
5、焦点问题分析法。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,解决它,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。模拟试题(十四)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的问题。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,政府、新闻的实际出发,可以从宏观的、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。 - X8 b# a$ W/ D- ^% K$ G ~
三、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,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,自拟标题进行论述。要求中心明确,内容充实,论述深刻,有说服力。 ; l6 i( ?2 f1 x2 R, ~2 \
(一)理解题意;
6 g' M" f3 [; p" b, z0 Q- [l、文体:议论文。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。 " |8 M4 w# i* r4 ]* ?# `
2、论述内容: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。《申论》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住主要问题,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,行使国家权力,必须注意平衡问题。而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,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
1 |, M+ @$ J9 x6 E9 ~1 N( o& W
0 `) s3 l. o# B9 k) w, X2 e( u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- l; `' G! n8 c' u$ R, N$ P" ]0 Q7 R* Q* l$ w6 {
公务员申论写作技巧与五类议论文构思方法
7 P8 c. z" `( ?6 B1 p$ \" H- p0 N议论文的构思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: ' S, `. B1 [6 |
g3 {! j) X# j2 b. R# x(一)联想法 - s( R ]% L* u. ?) d
! R; v- A+ [; O2 H
有些事物,孤立去谈,易平淡、枯燥,如果展开联想,由这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,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,去突出事物的特征,发掘事物的本质,这样不仅可以使议 论更深入,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活泼而开阔。
& D1 z' H/ Q1 g6 z( Y0 u
* d7 Y; u2 T1 J, V# A除了古今联想以外,还可进行类似联想(有相似的特点或本质)、对比联想(有相反的性质)、因果联想、连锁联想等等。
3 z. Y+ Y6 r7 i4 P, N- k! C" W- H" F( L% n3 G- f- B- c
|